<可麗露>天使之鈴

可麗露是一種小型的法式甜點。 表層是厚厚焦褐色滿是焦糖的微硬外殼,內部鬆軟帶點嚼勁,味道很有層次感。 頗貴,但好吃,我喜歡 (。ì _ í。) 可麗露( 法語:canelé )名稱語源據稱來自「canneler」,是「歐洲建築物列柱上面的縱向凹槽或溝紋」之意,因為可麗露的特徵便是使用有 12 條縱向溝槽的模型來烘烤,代表「 以凹槽裝飾 」的意思。 有 文章 提到,法文 cannelure 的字源來自於希臘女子垂墜的裙擺圓弧波浪造型。 所以可麗露看起來也很像淑女的小圓裙呢(笑) 此外也有說可麗露像教堂的吊鐘或是修道院的鈴鐺,充滿了宗教意象,因此日本給它一個「 天使之鈴 」的美妙稱呼,認為吃了就能帶來福音。 不得不說日本真的很會想一些吸引人的稱號,增添故事性和行銷賣點 XD 至於可麗露的真正起源並沒有定論,但大致上都會提到修道院。 看了《 洋菓圖典 》會發現很多經典甜點都發源自修道院哩 (○'ω'○) The canelé is believed to originate from the Couvent des Annonciades, Bordeaux in either the 15th or the 18th century.( WIKI ) 據說可麗露發明於 15 或 18 世紀的波爾多聖母修道院,cannele這個詞源自於加斯科涅語,一種在19世紀盛行於波爾多和法國西南部的方言。( WIKI ) 可麗露(Canelé)起源於法國波爾多,最早是修女利用酒莊釀酒剩下的蛋黃,加上麵粉與糖製成的小點心。後來加入香草與蘭姆酒,進一步提升風味,演變成今天外酥內嫩、香氣四溢的可麗露。( 來源 ) 源自於16世紀波爾多地區的修道院 Cannelés de Bordeaux,是法國修女發明的下午茶點心。( 來源 ) 有一說認為起源於 16 世紀修道院製作的管狀點心「canelat」,後來法國大革命爆發,在動盪的局勢中有一段時間無法製作,直到 1830 年才重啟製作,最後進化為這種有溝槽的吊鐘可麗露。( 來源 ) 但在 WIKI 及 這篇文章 皆提到,在離波爾多不遠的地方有個城市叫 Limoges,那裡有一種以麵粉和蛋黃製成的麵包名為 canole。 有人認為 canole 傳到波爾多,用了另一個名字 canaule(也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