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挑戰】星少女

接在回顧動漫接觸史回顧動漫接觸史 II 之後

 

其實當年從少女漫跳去少年漫之間還有一段不短的時期,是我只看臺灣漫畫家創作的國漫。

這就不得不提少數純本土漫畫家創作連載的少女月刊<星少女>以及少年月刊<龍少年>



 

 

上圖是 1992 年 7 月 20 日創刊的<星少女>攤開的封面 XD
從創刊號 NO.1 到 NO.18,橫跨 1992 - 1993 年。

1994 年後的編碼方式固定成「Y 年 M 月號」,並改成 16 開本。

 

 

 

 

沒買過<龍少年>,只好放<星少女>背後的宣傳畫面紀念一下(?)

 

 

 

 

以往國內的雜誌刊物都是以日漫為主,台漫僅是陪襯無法成為主力,畢竟日本漫畫最為熱門也有銷路,這樣的策略十分能夠理解。

然而當<新著作權法>頒布後嚴格執行保護智慧財產權,原本市面上滿坑滿谷的盜版漫畫頓時消失(指的是合法出版商與書店通路),在尚未取得正式版權時不可銷售,只剩下二手書商能找得到。

我永遠記得當時去漫畫便利屋時,原本整架的漫畫書籍變成空蕩蕩一片,店家只有漫畫製圖用品及音樂帶、錄影帶能賣的窘境,而且持續好幾個月。

漫畫書都不能販售了,更何況是漫畫雜誌內的連載。也因為漫畫出版社與日本商洽談版權的空窗期,再加上可能不想太依賴日本方的因素(畢竟版權費很貴),所以大型出版社想方設法找尋替代方案。

那時候國內漫畫家最知名的是大然的二王二后四大天王:游素蘭、張靜美、林政德、高永

雖然兩大出版社(大然&東立)都有定期舉辦漫畫大賽,挖掘許多明日之星,也有很多漫畫家新血加入,但最出名且票房保證的還是這四位,感覺東立也想找到可與大然四大天王匹敵的本土漫畫家。

<新著作權法>頒布後大然出版的雜誌當時怎麼處理有點忘記,好像全部先停刊一段時間?

東立旗下的<少年快報>也是停刊,沒多久出版主打純本土漫畫家的新雜誌<星少女>、<龍少年>,台灣漫畫頓時成為主角,受到讀者們熱烈的矚目與支持,大放異彩。

大然的<公主月刊>亦轉型成為純本土漫畫,其旗下本來就有四大天王,再加上原本就陸續舉辦的漫畫比賽所挖掘出的新星,那段時期我覺得可說是國內漫畫最輝煌的時刻。

之後出版社陸續與日本漫畫重新簽約,<公主月刊>逐漸回到過往同時刊載國漫與日漫的樣態,但<星少女>依然維持全本土。

我得承認自己是因為漫畫成癮又無法購買(日本)漫畫的焦躁才買<星少女>來看,結果一看驚人成主顧XD

尤其創刊初期的百花齊放、實驗性質的各種題材發揮更是令人稱讚,完全成為國內漫畫的死忠粉。即便後來出版社陸續簽約並重新出版日本漫畫但我也沒接觸,全都在關注國內漫畫家,還真的很懷念當時對國內漫畫的狂熱XDD

<星少女>我好像一直買到 2000 年才停,前陣子查詢時發現它居然還在,只是上頭刊載的漫畫數量變很少,無法與當年盛況相比擬,但能持續至今依然相當了不起。

 

 

東立出版社漫畫月刊「龍少年」及「星少女」將轉為電子雜誌發行 - 巴哈姆特

 ✔ 東立電子書城

 

 

之後沒再買一來是空間問題,二來是後面的題材劇情開始有些疲乏重疊,沒有創刊時的精采,也就失去支持的力道了。

最後貼一下<星少女>創刊號作為紀念。

 

 

 

 

創刊連載陣容:

歐碧鳳《幻玉龍女》
羅玲《戲水蝶衣》
黃耀傑《大唐悲歌》
侯采佑《細疆曲》
趙誠瑞《奇夢狂想曲》
李韻芬《夏日的惡作劇》
彭雪芬《咖啡不加糖》
吳思璇《愛凡》

 

這裡面有幾位是曾經刊載過作品的人,有幾位之前沒聽過,也有將近一半第一次公開作品,現在依然活躍的漫畫家似乎沒有......。

至於作品評論就略過。只能說有些作品雖然畫工沒到很好但故事劇情令人細細品味,有些則是畫技驚人但故事就(嗯


現在還有活躍的是之後也刊登連載的王宜文、賴安、李崇萍等......

無論如何,都是時代的回憶哪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第一次使用 Blogger

【創作挑戰】國際三大賽

【創作挑戰】回顧動漫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