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挑戰】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根據 WIKI 描述:

 

 

一種心理操縱的形式,其方法是一個人或團體隱秘地讓受害人逐漸開始懷疑自己,使其質疑自己的記憶力、感知力或判斷力,其結果是導致受害者產生認知失調和其他變化,例如低下的自我尊重等。

由於操作者使用否定、誤導、矛盾和提供錯誤資訊,煤氣燈效應使受害者心理失去穩定性,以及使受害者不再相信自己原來的信仰。在現實案例中,可以從受虐者否認先前發生過虐待事件,到虐待者意圖使受害者迷失方向等怪異事件的發生。

該術語起源於劇本《煤氣燈》(Gas Light,1938 年,但最初在美國以「安吉爾街」為名稱演出)及其 1940 年和 1944 年的改編版電影。該術語已用於臨床心理學文獻以及政治評論和哲學中。

 

 

閱讀某篇文章時看到這個詞語,有點印象在講什麼,但為了確定還是查詢資料。

然後發現,咦?這部電影好像看過?

學生時期有段時間非常喜歡看經典老電影,像奧黛麗赫本、英格麗褒曼還有伊莉莎白泰勒等,電影《煤氣燈下》女主角就是由英格麗褒曼飾演,但劇情有點忘了XD 只記得煤氣燈忽閃忽滅XD

但有印象這部算是懸疑推理片,電影簡介可參考這篇 WIKI

 

 

(以下劇透,不喜歡者請跳過)

 

 

 

簡單來說,女主角寶拉的丈夫安東是策劃一切的人,他為了奪取財產故意用一些小技巧,讓女主角以為自己發瘋。

例如煤氣燈明明有時亮有時暗,安東卻堅持一直都是明亮狀態。寶拉覺得閣樓一直有聲響震動,安東說完全沒有什麼異常。

安東還會偷藏寶拉的東西,然後指責寶拉不小心搞丟,因為寶拉太信任安東所以開始懷疑自己,認為自己怎麼會這麼不小心、如此恍神,久而久之真的差點被逼瘋。

幸虧一名年輕警探一直在調查女主角姨媽之死,一番波折終於跟幾乎是被拘禁於家中的寶拉碰上面,接著逐步揭穿安東的陰謀與真面目。

 

這個手法要成立,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當事者接觸「同夥」外圍的人。

當一個人的周遭都異口同聲跟他說是他的問題,或是什麼才是正確什麼是錯誤時,三人成虎,很難不相信。

這也是為什麼像直銷、宗教佈道大會之類的,都會叫團體裡的人把新認識、新接觸的人想方設法帶到集會所來,讓其他「師兄姐」幫忙開導。美其名是團結力量大,實際上就是靠眾人集體的力量好洗腦。

一位跟你說的時候還沒感覺,兩位跟你說也還好,但是當五個、十個、十幾個都以「親身經驗」告訴你時,往往都會動搖,忍不住相信起來。

這手法很普遍哪,舉凡情人、夫妻、職場甚至是邪教,都可以舉出範例。

現在回想,我之前待的那個部門,就是有這樣的情況。

那個部門超級操(。)眾所公認。

幾乎每天加班都做不完的程度,雖有埋怨但也只能努力做,乖乖整週加班到公共運輸工具收班前才回家。

會如此拚是因為心裡抱持一種想法:其他同事都這樣,我為什麼不行(呃)

就這樣默默每日加班,結果某日主管宣布,上層指示為了在指定日期內完成專案,所以規定週六、日要有一天來上班


我整個炸了。


因為我之所以每天都留下來加班就是為了週六和週日可以好好在家休息,結果現在居然規定一定要來一天??

經濟因素,沒辦法瀟灑說不幹了立刻就走。
但沒多久我就請求調部門,到一個當時算是冷門的部門。

寧可減薪也不減壽(欸)

離開部門後莫名多出跟其他部門同事交流的機會,有次不經意抱怨規定週六日要來一天加班的規定時,獲得對方驚愕回說:「沒聽說這個規定啊。

欸?不是說高層下指令嗎?

後來問了各方同仁,赫然發現原本所待的部門居然自成一個世界??

我以為這間公司都很操,大家都要加班趕工,原來只有我們部門特別會加班??往往其他部門都下班了只有我們這部門還亮著燈。

而且高層沒有說過規定要週六、日加班的指令!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我以為是公司的規定,結果都不是。

那時因為對公司失望,但由於經濟關係不得不忍,所以主管說什麼就硬咬牙吞下,照單全收,原來外面的情形不是這樣??

但不是只有我而已。

後來陸陸續續有人調離那個部門,每個離開的都一肚子苦水,還私下辦了個群組聚會XD 幾乎每位成員都是在該部門裡時以為公司政策如此,離開後才發現自己傻XD


真的是,好恐怖。


這個手法要破解其實很容易,就是要跟外界聯繫、去探究真實狀況

身處其中時卻會不由自主陷入當權者的話語裡,深信不疑。

這也是為何陷入邪教的人會這麼相信教主和成員的話,當被切斷與外界的聯繫,就只能相信周遭人的話語。

即便這個手法被揭露這麼久,依然還被持續使用,短時間應該也不會消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第一次使用 Blogger

【創作挑戰】國際三大賽

【創作挑戰】回顧動漫接觸史